在2023年篮球世界杯的赛场上,中国裁判段铸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位45岁的国际级裁判员,成为继杨茂功之后第二位执法男篮世界杯正赛的中国裁判。从CBA联赛的"金哨"到世界顶级赛事的执法者,段铸用了整整18年时间。 段铸的裁判生涯始于2005年,当时他还是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学生。在CBA联赛中,他以判罚果断、尺度统一著称,2017年获得CBA"十佳裁判"称号。国际篮联技术官员约翰·史密斯评价道:"段铸对比赛节奏的把控和临场应变能力,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。" 在小组赛波兰对阵委内瑞拉的比赛中,段铸一次关键的界外球判罚引发热议。慢镜头显示,他在0.3秒内做出了正确判断,这个判罚后来被国际篮联选为"当日最佳判罚"。 不过,段铸的执法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德国与澳大利亚的1/4决赛中,他的一次阻挡犯规吹罚遭到澳大利亚主帅的强烈抗议。赛后技术报告显示,这次判罚确实存在争议。段铸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"国际赛场的对抗强度和判罚尺度,与CBA确实存在差异。" 篮球评论员张卫平指出:"段铸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裁判长期缺席世界大赛的尴尬。他的表现证明,中国裁判完全有能力在国际赛场立足。"据悉,段铸已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篮球项目的执法资格,这将是中国裁判首次执法奥运男篮比赛。 随着中国篮球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,段铸的成长轨迹为中国裁判群体提供了宝贵经验。他的故事也证明,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,裁判员同样需要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。中国裁判亮相世界舞台
成长之路:从基层到国际
争议与挑战
中国裁判的新标杆
"裁判员的最高境界是让比赛流畅进行,让观众忘记裁判的存在。"——段铸在接受《篮球先锋报》专访时如是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