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去年柏林马拉松的终点线前,摄影记者王涛捕捉到了这样一张照片:中国选手李芷萱在最后200米时面部扭曲却目光如炬,汗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色彩,运动服上的国旗已被汗水浸透成深红色。 图:李芷萱在2023柏林马拉松最后冲刺阶段(摄影/王涛) 这张在社交媒体上被转发超过10万次的照片,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。李芷萱的教练张建军透露:"为了备战这次比赛,她每天凌晨4点半就开始训练,周跑量达到220公里。最苦的时候,她边跑边哭,但脚步从没停过。" 在闪光灯照不到的更衣室里,李芷萱脱下跑鞋时,脚底的血泡已经破裂,运动袜上沾着斑驳的血迹。"这很正常,"她轻描淡写地说,"每个专业马拉松运动员都经历过。真正痛苦的是胫骨应力性骨折,那让我错过了整个2021赛季。" 拍摄这张照片的王涛已经跟拍马拉松赛事15年。"我特别关注女性运动员的表情管理,"他解释道,"男选手往往面目狰狞,而女选手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,也会下意识保持一定的表情控制,这种矛盾感特别打动人心。"镜头定格的不只是冲刺瞬间
照片背后的训练日常
那些看不见的伤痕
"观众只看到我们冲线时的笑容,却看不到我们扶着墙呕吐的样子。" —— 李芷萱赛后采访
摄影师的特殊视角
赛事 拍摄位置 典型表情特征 前10公里 起跑区 轻松自信 30-35公里 补给站 疲惫但专注 最后1公里 终点线 痛苦与喜悦交织